日前,家住宁波的周女士告诉记者:“我们从宁波图书馆借的书,现在可以直接还到杭州任意一家图书馆,真是太方便了!”据了解,周女士住在宁波,孩子在杭州上学。周末她经常带孩子到宁波图书馆看书,以前借了书要特意回宁波还,现在在杭州的图书馆也能还了。这一看似很小的改变,背后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的大提升。
去年3月以来,借助数字化技术,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一场公共图书馆服务大提升行动,目前省内102家公共图书馆的纸质书实现了全省通借通还。“这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共享理念为目标,以信用阅读为手段的全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变革,同时也是浙江全面开展全程服务、精准服务、联动服务2.0版的有效实践。一朵云、一张网、一本证,数字化让全省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变成现实。”浙江图书馆负责人表示。
信息“一朵云”,互联互通不再有孤岛
服务大提升重点在基层。浙江省积极打造的五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网络,重点解决了基层网络不健全、资源不充分的问题。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无论从馆藏规模还是资源总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但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还不同程度上存在信息壁垒,“信息孤岛”仍然存在。为打破这种现象,把全省的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2020年开始,浙江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区域联通、网络互通等技术手段,加快推动图书资源向基层和农村下沉。
今年初,集浙江全省文献资源于一身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运营。据了解,浙江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主要有四大功能。全省联合目录功能,实现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一站检索、统一揭示,可以帮助用户快速了解文献在全省的分布情况,为文献获取提供线索。读者活动功能,旨在打造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联合服务平台,建设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在线直播平台,全省联动,扩大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数字展厅功能,不仅可以满足图书馆展览数字化,还可以满足对往期展览留档等需求。数字阅读功能,是图书馆定期向读者推荐图书的窗口,为读者在选择图书时提供引导,并且为图书馆读者提供全文阅读的服务。下一步,平台还将不断整合数据库服务功能,进一步对接高校系统和科技系统,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数字资源统一检索和统一获取。
“以往,省馆和11个地市的市级图书馆,各自拥有独立的借还系统。有的市馆与下辖县(区)馆之间,系统也不统一。这导致了各馆宛如‘孤岛’,馆内资源各安其所,顶多在市内流通。其实,通借通还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办到,关键是理念问题。如果一个馆只服务一个地区,尽管每个馆都有数字资源、无人借阅机、新媒体账号,但互联网技术应用不断完善提升的始终只是单体馆的服务质量。”在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看来,数字技术可以赋能资源本身,也可以赋能流通渠道,实现“零门槛”借阅。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标准化,就是要全省“一盘棋”,要共建、共有、共享,认真做好资源流通的文章。
管理“一张网”,线上线下不再有盲区
2020年6月,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和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大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2年)》(简称“大提升方案”)。这是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图书馆延伸覆盖的积极举措,以全面大提升为抓手解决基层群众借书难、找资料难等问题,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所有人群,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浙江图书馆办公室,记者看到七八箱邮政EMS包裹整齐摆放。细看清单,收件方各有不同,有的寄往温州图书馆,有的寄往嘉兴图书馆……“这些都是读者从其他图书馆借来,还到我们这里的。每隔一周的周四,是我们固定的‘物归原主’的日子。”工作人员陈蒋昊告诉记者,其他公共图书馆也会各自确定邮递时间。因为书还在哪儿方便,读者自己定。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数字赋能,在对标对表‘重要窗口’迭代升级过程中,省馆要起中心作用,负起‘十四五’的‘书香浙江’建设责任。”褚树青表示,通借通还只是浙江公共图书馆对广大读者打造“服务在身边”的新起点,更多跨层级联动、跨部门协同、跨事权集成的便民举措也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目前,浙江省所有公共图书馆已有近60%的公共图书馆提供多功能厅、读者交流区、研究室、视听室等场馆在线预约服务。读者可以像在线借阅图书一样,进入图书馆公众号进行场馆预约的选择,省去到馆登记的时间,方便读者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除此之外,全省公共图书馆均实现馆内WiFi全覆盖,方便读者在馆内享受数字资源,97%的图书馆均提供RFID自助借还服务。
在提升公共图书馆便民建设中,除了提供行李寄存、雨伞、开水、轮椅等便民服务外,不少图书馆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设置了母婴室,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安全阅读氛围。截至2020年底,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行李寄存、雨伞、开水、轮椅等便民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83.67%、87.76%、94.90%、83.67%,母婴室覆盖率达到59.18%,AED设备覆盖率达到50%。
打造城市15分钟、乡村30分钟公共文化圈,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图书馆。2020年以来,浙江省各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共建、合作等方式建成200余家“图书馆+”模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主题图书馆和城市书房。截至目前,浙江省各类主题图书馆和城市书房的总量超900家,更多的主题图书馆和城市书房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据统计,浙江省也有34%的村级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农村文化礼堂被纳入到当地的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中,为读者提供图书借还服务。
借阅“一本证”,通借通还不再有边界
“以往,常常有读者拿着其他馆的书想还到浙图,或者希望浙图的书能有更多的还书点。如今,通过数据平台实时交互,后台物流定期流转,读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便利的服务也让读者在轻松还书之后,有更多的时间留在图书馆挑选喜爱的图书。”浙江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
所谓通借,是指读者可以不受区域限制,就地借阅省、市、县(区)任意馆的图书;所谓通还,是指书不受所属馆限制,可以归还在省、市、县(区)的任意馆。“家门口”借还书,节省了时间,丰富了选择,读者借阅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浙江图书馆推出的以信用为依托,免除读者证和借书押金的图书借阅服务,即“信阅”服务,是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以联合形式打破区域限制推进无边界、无差别服务的又一重大创举。
目前,全省100%的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推出了信用免证免押注册服务。自2018年4月“信阅”服务开通至2021年4月底,用户已覆盖除港澳台以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1个地级市,共计51.61万人次读者通过“信阅”网上借阅图书60.78万余册次(含续借,外借图书为省内新书及浙图馆藏图书范围借至全国)。除此之外,读者还可以用自己的市民卡、社保卡等免费开通借阅功能等,实现借阅服务无门槛,使图书馆服务更加便利和人性化。
杭州岳庙景区与浙江图书馆联手打造的启忠书吧,是全国首个与5A级景区共建、可供所有游客免费借书的公共图书馆信用书吧,不仅是“旅游景点+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更开启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阵地。书吧以岳飞主题文献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特色,面向所有游客开放借阅。书吧管理员告诉记者,书吧内的图书开架阅览,不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只要支付宝芝麻信用分达到550分,就能当场借走想看的书。借走的书除了可以归还到书吧外,外地的游客还可以选择将图书寄回浙江图书馆。
由浙江图书馆发起的“信阅”线上“点单式”服务,帮助不少市民朋友达成想看纸质图书的愿望,满足了许多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实现了服务的精准性。而“信阅”线下服务则是“新书阅读,快人一步”。读者可以直接在门店挑选心仪的新书,完成借阅。2020年,舟山、金华、台州3个地区已开通了线下“信阅”服务。台州成为全省首个信阅线下服务全覆盖的地区。通过“信阅”下基层的服务试点行动,使读者借阅的平台更多、范围更广、书籍更新。
无论是浙江户籍居民还是互联网上的读者,如今都可以以信用为依托,通过“信阅”服务注册成为浙江省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真正实现“阅读服务零距离”。
专家点评
通借通还具有可推广性
王全吉(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
浙江图书馆依托互联网开展的全省范围通借通还,有几个突出的优点:一是系统思维、创新理念,发挥省级图书馆的平台作用,全省公共图书服务“一盘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二是打破壁垒,资源共享,改变原先11个地级市图书服务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常规做法;三是精准服务,数字赋能,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进公共图书服务的城乡均等化。
浙江的通借通还具有一定的可推广、可复制价值,尤其是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对提高公共图书服务效能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但在推广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必须量力而行,通借通还涉及后台物流等相关人员、经费投入,如果当地政府人员编制、服务经费等方面的保障不到位,不必“心急吃热豆腐”。尤其在中西部地区、乡村地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成本核算、服务效率是必须关注的事情。二是必须关注效率,让有限的投入产生更高的绩效。三是要高度重视数字资源的服务推广,让注册读者通过下载电子书、有声读物,通过手机移动终端进行阅读,这将是未来公共图书服务的着力点之一。
请继续浏览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或点击右边下载: RFID读写器和应用方案PDF电子版彩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