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蔬菜有毒,饮料有害,饮水也不干净,连一向认为比较安全的大米含铅量也严重超标;毒奶粉、人造鱼翅事件的停歇,毒生姜、假羊肉、白酒塑化剂事件又"粉墨登场"。各种食品安全"门"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这一扇扇"门"的开启,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担忧。"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以道德良心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同时完善制度、规范执法,依靠科学技术手段,食品安全上的种种不堪,才会随之消散。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对食品有效跟踪和追溯,已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全球性课题。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一个能够连接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让消费者了解符合卫生安全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提高消费者放心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了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供应链环节消费者关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一旦发现问题,能够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
制和召回,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白酒行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受高额利润驱使,市场上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窜货行为屡禁不止,各造酒集团为防止上述行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仍难以杜绝,严重地冲击了国内白酒市场,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影响了企业的信誉,也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扰乱了白酒行业正常的经营秩序,更可怕的是直接危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012年底发生的白酒塑化剂事件,给白酒行业上了一堂教育课,也给真个食品行业警惕食品安全问题一个教训,同时也催发相关行业标准的重新制定和规范。
其实,长期以来,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企业高度重视维护企业信誉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革新防伪技术,提升产品防伪保真能力。
早在1995年6月,五粮液就推出高级三防防盗盖。1996年9月,五粮液与美国3M有限公司合作,在国内首家使用“3M回归反射防伪胶膜”。2006年,五粮液又推出了三层防伪体系,从而拉开了第三次包装革命的大幕。
五粮液如此,茅台亦然。2000年,贵州茅台又将防伪技术改进为“动感秘文”技术、“反光水印”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技术、“镂空”技术等有效结合,实现了较好的防伪保真效果;2009年,贵州茅台再次升级防伪技术,使用整体具有防伪功能的防伪胶帽,采用“顺光反射防伪技术”“浮点飘移防伪技术”等便于消费者识别的防伪技术。期间,公司还多次引入先进的防伪包装和技术加以辅助,如激光防伪、电码声讯查询以及水印、微缩文字、凹版印刷、变光等技术,有效地对产品防伪进行了补充,使防伪保真能力一直走在行业前沿。
2012年,为进一步完善溯源链条,进一步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更好的维护公司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中央财政以奖代补资金2700万元的支持下,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投入了1.27亿元,倾力打造国酒茅台RFID溯源系统,构建国酒茅台溯源体系、防伪体系、物流体系、市场管控体系四大精细化管理体系,力求使消费者能够买到放心茅台酒,同时打造一个不断追求卓越、严把食品安全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报效国家和回馈社会的和谐企业。
2013年5月22日,茅台酒RFID溯源体系上线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据了解,这是商务部酒类流通电子追溯体系建设的首批试点。它的上线运行,为茅台酒装上了电子“身份证”,这是继2010年五粮液开通酒类流通溯源体系后的又一家名酒企业,从而标志着我国酒类溯源查询从小众走向大众,开启了中国名酒溯源时代。
目前,贵州茅台开始在500ml普通茅台酒上推广使用RFID技术,使新老产品有个共存期。在共存期内,凡是带RFID标签和没有带RFID标签产品都会有存在。也就是说,凡是带有RFID芯片标签的每一瓶茅台酒,在生产过程中就匹配有唯一的身份标记,该标记记录了每一瓶茅台酒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生命周期信息,以便消费者、企业及监管部门进行溯源查验,同时随着NFC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普及,消费者通过自身携带的NFC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对茅台酒轻松实现查验,引领酒类溯源验证的新潮流,有着巨大应用前景。
通过启动茅台酒RFID溯源系统对整个包装生产、仓储,物流、和终端销售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再造,以RFID作为载体,打通了各环节之间的信息流,实现了生产有记录、过程留痕迹、质量可追溯、产品能召回的质量生产管理模式并可支持反向溯源和正向溯源两种溯源信息查询模式,反向溯源可以通过每瓶茅台酒唯一的身份标记向上追溯到销售、流通、生产各环节,正向溯源可以通过产品批次号向下追溯所有同批次产品的流向。通过RFID技术在各环节的应用和管控,做到了防伪数字化、食品安全溯源信息化、流通环节透明化、市场管控精细化,既有效保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加强了食品安全管理、又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放心饮用。
RFID溯源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名酒打假,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上,目前,大部分酒类批发企业都实施了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面向经营主体、流通渠道、销售市场三位一体的酒类流通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建成。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商务部建立了酒类流通管理信息系统和酒类流通行业监测系统,初步实现了酒类备案登记、酒类流通随附单单据全国联网查询,酒类流通行业监测统计信息实现网上数据报送。将用2~3年的时间,建成覆盖全国的酒类流通溯源管理体系,以期达到酒类行业科学管理,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通,保障消费者饮酒安全。
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和机打随附单等溯源技术。届时,将建立部、省、市、县四级酒类流通溯源管理网络平台,对进入溯源平台的酒类商品进行编码与跟踪追溯,实现从酒类生产、批发、零售、消费全过程的溯源管理。
2011年起,商务部加强推行使用RFID技术实现酒类防伪、溯源体系建设,并制定了相关行业标准。商务部建立RFID溯源体系,消费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查询到每一瓶酒真假的系统平台,比如在旗舰店、连锁店、大型酒店、商场等设立身份证查询系统,或者开通手机查询系统,让所有销售人员担起义务,帮助消费者验明“正身”,为名酒打假省去诸多不必要的费用。
白酒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和水,其次是酯类、酸类等物质,为业界公认为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性物质,但也存在一些微量的有害物质,一是农药残留量,二是甲醇,三是醛类(醛类主要是在白酒的生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四是杂醇油(杂醇油为无色油状液体,是白酒的重要成分之一),五是铅(白酒中的铅主要来自酿酒设备、盛酒容器、销售酒具)。
要做好白酒的食品安全,应将食品安全管理范围延伸至供应链上的配套企业、供应商、原粮种植,针对不同配套企业、供应商的产品特性、食品安全危害、风险,制定不同的、针对性强的审核方案。在原料生产方面,要做到无公害,在包装材料方面,要求玻璃酒瓶供应商采取清洁环保工艺进行生产,储酒设备选用粘性黄泥烧制的陶罐,输酒管道均选用不锈钢材料,从根本上杜绝储酒设备、输酒管道有害物质的溶出。另外,酿酒工艺也要改进,降低白酒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请继续浏览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或点击右边下载: RFID读写器和应用方案PDF电子版彩页